易现峰:致力协同进化与适应研究 破解生态之谜

易现峰,动物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从事动物行为、动植物关系与协同进化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领衔山东省青创引育人才计划“协同进化与适应”创新团队。担任国际动物学会鼠类生物学与管理专家组组长,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为委员,《兽类学报》编委会编委,山东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Science, Ecology Letters,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Journal of Ecology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7部;获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

以动植物互惠关系为切入点,为鼠类正名

凡鼠有害吗?提到鼠类,人们对它们的刻板印象通常是破坏农田,影响农作物生长;啃咬家具、电线,造成损失;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然而,“鼠害”只是鼠类研究的一个方向。在生态系统里,鼠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人们想象的更为丰富。大多数鼠类(如松鼠、姬鼠、白足鼠和社鼠等)是许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我们发现鼠类介导的种子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过程,对森林天然更新和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鼠类通过收集和贮藏植物种子,协助植物种子传播和扩散,增加种子的生存和萌发机会,从而促进森林的更新和演替。因此,鼠类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的一员,除了有害的一面,还与植物之间形成互惠合作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此,我们在Science上连续发表评述文章,呼吁加强鼠类保护,深入研究鼠类——种子传播系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从协同进化理论入手,揭示鼠类与种子间的互惠与博弈

贮食鼠类是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之一。在传播种子的过程中,贮食鼠类会根据种子的大小、味道、营养含量以及次生化合物浓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处理。在与贮食鼠类的博弈中,植物种子也采取了一些策略来保护自己,避免鼠类的取食。 例如,一些植物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可以抵御贮食鼠类的取食。还有一些植物种子含有有毒的化合物,对贮食鼠类产生拒食作用。此外,植物还会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的方式来弥补被贮食鼠类消耗的种子数量。在贮食鼠类与种子的博弈中,双方都在不断地适应和影响对方。这种博弈的结果影响植物种群的生存和分布,研究这种博弈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为此,我们利用暖温带多种栎属植物种子和鼠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种子大小、气味、单宁含量、萌发物候等种子特性在互惠关系形成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揭示了鼠类与种子博弈促进互惠关系维系的重要驱动力。

以贮食鼠类为研究模型,为疾病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对于贮食动物来说,空间记忆能力对于找到食物来源和贮存地点至关重要。通过空间记忆,鼠类动物可以在食物丰富时找到并记住食物位置,以便在食物短缺时找到贮藏的食物。在贮食行为中,嗅觉也起着关键作用。鼠类可以通过嗅觉来寻找和识别食物,并找到储存的食物。空间记忆和嗅觉在鼠类动物的贮食行为中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埋藏食物的找寻过程,从而应对食物短缺的环境条件。

我们巧妙地利用分散贮食鼠类,首次揭示了精确的空间记忆和敏锐嗅觉之间的内在联系,证实了嗅觉地标与路径信息共同形成了贮食鼠类的认知空间地图。贮食鼠类嗅觉丧失可导致其空间认知编码紊乱,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自然界没有绝对有害的生物,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万事万物。作为长期从事动物行为、动植物关系的研究者,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动植物协同关系研究,进一步厘清鼠类与植物之间复杂的互惠关系网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智力支持,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编辑:孙红梅 编审:李文振

发布:MK体育平台,MK体育(中国)新闻中心